首页 资讯 正文

以心护心,守护雪域高原“生命之脉”

体育正文 233 0

以心护心,守护雪域高原“生命之脉”

以心护心,守护雪域高原“生命之脉”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yīyuàn)心血管内科——

以心护心(yǐxīnhùxīn),守护雪域高原“生命之脉”

2025年06月24日08:43 来源:人民网(rénmínwǎng)-人民日报(rénmínrìbào)海外版222

  达娃次仁(右一)正在(zhèngzài)做起搏器植入术。

  西藏自治区人民(rénmín)医院供图

  洁白的哈达轻轻落在达娃次仁肩头时,拉姆早已泪流满面。5年前,这位刚(gāng)经历生产的母亲因恶性心律失常命悬一线,4次心跳(xīntiào)骤停、4次生死抢救(qiǎngjiù)。心内科团队用不眠不休的守护将她从死神手中(shǒuzhōng)夺回。

  “孩子不能一出生就失去母亲。”拉姆的(de)手抚过5岁女儿(nǚér)的脸颊,“如今我能看着她长大,都是医生们给(gěi)的第二次人生。”5年以来,拉姆一直在心内科门诊随访治疗。在医生们的精心治疗下,如今拉姆能够跟(gēn)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

  “以前这种手术我们根本没法完成,现在我们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复杂(fùzá)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dǎoguǎn)消融,还是ICD起搏器的植入术等技术,长期以来(chángqīyǐlái)处于自治区内领先地位。”西藏自治区人民(rénmín)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达娃次仁(rén)说。

  建设绿色通道(lǜsètōngdào),及时救治患者

  去年冬天,那曲的牧民扎西在放牧时,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好(hǎo)在牧区卫生院及时(jíshí)将他的心电数据传了(le)过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医生远程诊断后,确定扎西是急性下壁心梗。

  救护车转运途中,医生通过胸痛中心的微信(wēixìn)会诊系统,一路指导随车医护人员对扎西(zhāxī)进行(jìnxíng)院前救治。扎西一到医院,仅仅27分钟后,闭塞的血管就被成功开通了。达娃次仁感慨地说:“这场将近400公里(gōnglǐ)的生命接力,要是没有(méiyǒu)完备的绿色通道服务,后果真不敢想。”

  考虑到西藏地域辽阔、人口分散的特点,科室在绿色通道建设上可是(shì)下了大力气(lìqì)。他们设立了24小时专人值守(zhíshǒu)的绿色通道服务热线,患者不仅能得到(dédào)专业的医疗咨询,还(hái)能收获心灵上的慰藉。“我们希望患者在和病魔抗争的艰难时刻,能真切感受到温暖与希望。”达娃次仁说(shuō),绿色通道的接线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沟通技巧娴熟,服务态度要求耐心细致。

  在患者(huànzhě)出院后,科室的(de)绿色通道服务并未终止。医护人员会定期通过(tōngguò)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kāngfù)情况,给予康复指导和用药提醒。对于一些康复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科室会及时安排他们回院复查,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检查和治疗(zhìliáo),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这里,我们每一位患者都(dōu)能在面对疾病时,感受到来自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关爱与支持。”拉姆说,这坚定(jiāndìng)了他们(tāmen)战胜病魔的信心。

  治疗(zhìliáo)精心、护理贴心、沟通暖心

  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de)走廊里,挂满了患者赠送的锦旗。这里也成为科室医生的“集体荣誉(róngyù)角”和“精神加油站”。

  走进(zǒujìn)7号病房,一幅温馨的画面映入眼帘。护士长次仁卓玛正坐在64岁卓嘎老人的病床旁,用藏语耐心细致地为(wèi)老人讲解着用药的注意(yì)事项。她时而指着药盒上的说明,时而用手比画着服药的时间和剂量,眼神中满是关切。卓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握住(wòzhù)护士的手,用藏语说:“突切吶(tūqiènà)!(藏语意为‘谢谢’)”

  病房墙上的(de)“心愿树”留言墙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贴满了患者用(yòng)不同字体、不同语言写下的真挚留言。“感恩门巴拉(藏语‘医生’之意)彻夜不眠抢救阿爸,是你们给了阿爸第二次生命。”“护士姐姐,扎西德勒(zhāxīdélēi)(藏语‘吉祥如意’之意),你们就像天使一样照顾(zhàogù)我。”这些留言,正是心内科(xīnnèikē)推行“三心服务”——治疗精心、护理贴心、沟通(gōutōng)暖心的生动缩影。

  一直以来,科室始终将人文关怀置于(zhìyú)重中之重的位置,并将“三心服务(fúwù)”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总抓手,通过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流程优化、环境营造和特色项目开发,全方位地为(dìwèi)患者提供温暖与尊重。从用藏语为老年患者讲解用药,到创新设置“心愿树(shù)”立体留言墙收集患者心声,每一个(yígè)细节都体现着科室的用心。

  “在心内科,‘三心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kǒuhào),更是一种行动、一种责任。”次仁卓玛说,这让患者在接受治疗(zhìliáo)的同时,感受到(dào)了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怀。

  “大病不出藏”,培育本土(běntǔ)医疗精兵

  “氧饱和度85%,血压90/60,准备冠脉造影”。清晨的拉萨河谷还笼罩在薄雾中(zhōng),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导管室内已亮起无影灯,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团队正在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手术(shǒushù)(shǒushù)。透过铅化玻璃,监护仪上逐渐平稳的心电波形,让所有人长舒一口气——这已是团队本周完成的第八(dìbā)例心脏(xīnzàng)急诊手术。

  “在海拔3650米的高原实施心脏介入手术,每个动作(dòngzuò)都要与时间赛跑(sàipǎo)。”心血管内科冠心病介入团队主任医师古桑拉姆说,近5年来,通过胸痛(xiōngtòng)中心绿色通道每年救治近200人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成功率达到95%以上(yǐshàng)。

  如今,心血管内科诊疗流程日臻(rìzhēn)科学完善,具备常见(chángjiàn)及疑难(yínán)高原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力,不仅能独立开展冠心病的常规介入手术(shǒushù),而且还能开展各类冠脉腔内影像检查及各种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各种类型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手术治疗、各种类型心动过缓患者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年手术量(liàng)突破600余例。

  “专业能力是践行人文关怀的(de)基石。”达娃次仁说,“让西藏百姓在家门口就(jiù)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我们(wǒmen)始终坚守的目标(mùbiāo)。”2024年,科室凭借卓越的医疗水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大病不出藏”目标的引领下,心血管(xīnxuèguǎn)内科治疗团队(tuánduì)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chéngxiào)。如今,该科室已成为西藏地区心血管疾病诊疗的一面旗帜,为保障当地百姓的健康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心护心,守护雪域高原“生命之脉”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